当前位置 :
传统茶文化之斗茶 斗茶的渊源和斗茶之法
更新时间:2024-09-16 23:03:12

导读:春茶季到来了,我们又可以品尝茶的醇厚味道了,如今中国茶已列入世界非遗,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。那么,你知道传统茶文化之斗茶具体是怎样的吗?斗茶的渊源和斗茶之法去哪看呢?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。

斗茶

斗茶又称“茗战”,就是品茗比赛,意为把茶叶质量的评比当作一场战斗来对待,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,斗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,为茶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。

斗茶的渊源

民间制茶和饮茶方式的日益创新,促进了品茗艺术的发展,于是斗茶应运而生。斗茶源于唐,而盛于宋。宋代陶榖所撰《清异录》中载:五代词人和凝嗜好饮茶,在朝时“率同列递日以茶相饮,味劣者有罚,号为‘汤社’”。“汤社”的创立,开辟了宋代斗茶之风的先河。不过,斗茶的产生,主要出自贡茶。唐代贡茶制度建立以后,湖州紫笋茶和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,两州刺史每年早春都要在两州毗邻的顾渚山境会亭举办盛大茶宴,邀请一些社会名人共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质量。这样,斗茶之风便日益盛行起来。正如范仲淹《和章岷从事斗茶歌》所说:“北苑将期献天子,林下雄豪先斗美。”苏轼《荔枝叹》也说:“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,前丁后蔡相笼加。争新买宠各出意,今年斗品充官茶。”斗茶之风从贡茶产地兴起以后,不仅在上层社会盛行,后来还普及到民间。

斗茶之法

斗茶,常常是相约三五知已,各取所藏好茶,轮流品尝,决出名次,以分高下。范仲淹《和章岷从事斗茶歌》道出了斗茶者的心态:“胜若登仙不可攀,输同降将无穷耻。”那斗茶都有什么规则呢?斗茶茶品以“新”为贵,斗茶用水以“活”为上。胜负的标准,一斗汤色,二斗水痕。首先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,纯白者为胜,青白、灰白、黄白为负。因为汤色是茶的采制技艺的反映。茶汤纯白,表明茶采时肥嫩,制作恰到好处;色偏青,说明蒸时火候不足;色泛灰,说明蒸时火候已过;色泛黄,说明采制不及时;色泛红,是烘焙过了火候。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。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,饮用前先要将茶团茶饼碾碎成粉末。如果研碾细腻,点汤、击拂都恰到好处,汤花就匀细,可以紧咬盏沿,久聚不散;如果汤花泛起后很快消散,不能咬盏,盏中就会露出水痕。所以水痕出现的早晚,就成为茶汤优劣的依据。斗茶以水痕早出者为负,晚出者为胜。此外,斗茶对用火也很讲究。根据古人的经验,烹茶一是燃料性能要好,火力适度而持久;二是燃料不能有烟和异味。人们常说:水火不相容,但在茶文化中,水与火配合得却那样的默契、和谐和统一。

民俗小百科:斗茶图

《斗茶图》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(fǔ,音府)所作,描绘了古代斗茶的情景。《斗茶图》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,共画有四个人物,他们身边放着几副盛有茶具的茶担。左前一人脚穿草鞋,一手持杯,一手提茶桶,袒胸露臂,似在夸耀自己的茶质优美,显出满脸得意的样子。身后一人双袖卷起,一手持杯,一手提壶,正将壶中茶汤注入杯中。右旁站立两人,双目凝视前者,似在倾听对方介绍茶汤的特色。从图中人物模样和衣着来看,不像是文人墨客,倒像走街串巷的“货郎”,说明斗茶之风已深入民间,相沿成一种社会风俗。
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传统茶文化之斗茶,斗茶的渊源和斗茶之法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

一对三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一对三(yiduisan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邮箱:  联系方式:

Copyright©2009-2021 一对三 yiduisan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