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
肺为娇脏,其气不可不养!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02:08:57

第一次见到肺所带来的震撼,让我感觉如在昨日。但 那次参观肺标本,让我收获颇丰。粉红鲜嫩的婴儿肺,透 着无尽生机,仿佛下一刻它就会跳动,呼吸起来;健康成 年人的肺,颜色深红但上面布满了星星点点的黑褐色,静静地诉说着成长过程中遭遇过的点点滴滴;再看肺病患者 的肺,恐怖而阴森的黑褐色布满表面,深沉得让人看着就 痛,仿佛还能够听到肺病患者临终前沉重而又艰难痛苦的 呼吸声!

参观过程中很多刚接触医学的人会问 健康成年人 的肺上为什么会有星星点点的黑褐色呢?这让我不自觉 地想到明朝《薛氏医案》中 肺主皮毛而在上,是为娇脏, 形寒饮冷则伤肺。翻译成白话来说就是 肺主管着皮肤 和毛发,居于人体上部,是人体最稚嫩、最容易受到伤害 的部位,外界气温骤变、吃喝时冷热过度都会对肺造成潜 在的伤害。肺上的星星点点是记录我们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的 年轮,每一次呼吸、每一口冷饮、每一场病痛都会在肺上 留下或隐或显,或深或浅,或长或短的痕迹。尤其近年来 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、不良清绪的积累、不健康的生活方 式,给肺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多,使呼吸面临严峻考验。

―我们只能选择默默忍受吗?我们要如何自救呢?

反思生活确实能够让我们学到更多,生活中的小事也能给我们带来治疗疑难杂症的灵感。对抗外界侵害最为有 效的方式有两种,一是将来犯的敌人消灭掉,二是强 健自身,加强防御。对于目前现状来说,改变大的环境污 染,是我们短时间内很难做到的事情,所以我们只能采取 第二种方法。

那么,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达到目的呢?

我们还是先来说件大家极为认可且普遍存在的事情 运动员的健康状况要优于普通人,且不容易生病。有的人 认为他们的肌肉发达,身体素质好;有的人认为他们的免 疫力强,可以抵抗常人不可抵抗的危害。

但根本的原因究竟是怎样的,只是因为他们健硕的体魄和超强的免疫力吗?

西医将人体的免疫系统分为三部分,被普遍称为人体 的三道防线。第一防线是由皮肤和粘膜及毛发构成,通俗 地讲就是皮肤和呼吸系统组成了人体抵抗外界侵害的第一 道防线,也就相当于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中医里的肺系统, 由此可见医学理论是殊途同归,没有好坏之分,中西医 在很多方面可以取长补短,相互补充,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、更快地治病救人。

言归正传,为了能够让大家对西医里的肺,也就 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系统能有更清晰的认识,我先从解剖学 角度来做一个深人浅出的介绍。人体的呼吸系统主要是由 呼吸道鼻腔、咽、喉、气管、支气管和肺组成。气体 通过呼吸道进人肺,呼吸道表面覆盖着豁膜,部分位置生 长有绒毛,用来过滤和排出跟随空气一起吸人的杂物。肺是人体中最大的脏器,分为左右两部分,被称为肺叶,肺 叶是邮市泡构成的。肺泡是一种半球状的囊,里面装满气 体,呼吸时伸缩舒张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,通过伸 缩将被阻隔在肺泡外的污染物带出体外。

经研究发现 运动员体内参与交换气体的肺泡要比 普通人的多上数倍,周期运动频率也比普通人的快。所以 运动员的呼吸要比我们的深沉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肺活量 大。运动员体内高效运动的肺泡,能够帮助他们将吸人的 污染物及时排出体外。

现在,回过头去看一下上面的问题,能够帮助身体抗 击空气污染,保护肺的就是肺脏本身―肺泡。而从中医 的角度来看,肺泡的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就是肺气。肺气足的人说起话来声如洪钟,铿锵有力;而肺气不 足的人说起话来就会让人感觉有气无力,甚至有时候说句 话中间还要换好几次气。中医认为,肺气具有保护五脏六 腑,控制皮肤滕理也就是毛孔开合,防止外邪人侵机 体的作用。肺气不足,容易造成皮肤松懈,导致机体不能 控制毛孔张合,邪气大量侵人体内,最终导致人体不能进行正常排汗,最常见的病症就是出虚汗。出虚汗是指人在 不该出汗的时候出汗,出虚汗不仅让人感觉疲惫,更会让 外界的寒邪容易侵人体内导致感冒发烧。

另外,有研究表明,中医所说的肺气在一定程度上与 人的情志也有关系。肺气足的人往往性格开朗,对自己的 情绪可以很好地把控;肺气不足的人往往比较悲观,容易 情绪失调,爱哭,最典型的人物代表就是《红楼梦》中的 林黛玉。她就是患有肺病,肺气虚弱,不仅让她总是一副 哭哭啼啼、娇喘微微、两目含泪、眉头微整、颧红如妆的 病西施的模样,更不能够将在大观园里吃的山珍海味 化作养料进补虚弱的五脏六腑,以致整个人越来越虚弱, 到最后咳血而亡。所以养生一定要找到关键,补肺更要补 到位―补肺气。

一对三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一对三(yiduisan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邮箱:  联系方式:

Copyright©2009-2021 一对三 yiduisan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-2